访问者模式
在访问者模式(Visitor Pattern)中,我们使用了一个访问者类,它改变了元素类的执行算法。通过这种方式,元素的执行算法可以随着访问者改变而改变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。根据模式,元素对象已接受访问者对象,这样访问者对象就可以处理元素对象上的操作。
介绍
意图: 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。
主要解决: 稳定的数据结构和易变的操作耦合问题。
何时使用: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,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"污染"这些对象的类,使用访问者模式将这些封装到类中。
如何解决: 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。
关键代码: 在数据基础类里面有一个方法接受访问者,将自身引用传入访问者。
应用实例: 您在朋友家做客,您是访问者,朋友接受您的访问,您通过朋友的描述,然后对朋友的描述做出一个判断,这就是访问者模式。
优点:
-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。
- 优秀的扩展性。
- 灵活性。
缺点:
- 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,违反了迪米特原则。
- 具体元素变更比较困难。
- 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,依赖了具体类,没有依赖抽象。
使用场景:
- 对象结构中对象对应的类很少改变,但经常需要在此对象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。
-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,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"污染"这些对象的类,也不希望在增加新操作时修改这些类。
注意事项:
访问者可以对功能进行统一,可以做报表、UI、拦截器与过滤器。
代码实现
定义抽象元素
/** * 元素接口 */ public interface Element { void accept(Visitor visitor); }
定义具体元素
public class ArrayElement implements Element{ private final int arr[]; public ArrayElement(int arr[]){ this.arr = arr; } public int[] getArr() { return arr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(Visitor visitor) { visitor.visit(this); } }
定义抽象访问者
/** * 访问者接口 */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{ void visit(ArrayElement element); }
分别实现最大值访问和最小值访问,而不更改原始的ArrayElement类的任何方法和数据
public class Max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{ public void visit(ArrayElement element) { int[] arr = element.getArr(); int max = Integer.MIN_VALUE; for (int j : arr) { if (j > max) { max = j; } } System.out.println("数组最大值为:" + max); } }
public class Min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{ @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(ArrayElement element) { int[] arr = element.getArr(); int min = Integer.MAX_VALUE; for (int j : arr) { if (j < min) { min = j; } } System.out.println("数组最小值:" + min); } }
客户端
public class Client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ArrayElement arrayElement = new ArrayElement(new int[]{4,7,3,1,8,9,2,5,6}); arrayElement.accept(new MaxVisitor()); arrayElement.accept(new MinVisitor()); } }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