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文章的初心主要是用来帮助自己快速的回忆这个模式该怎么用,主要是下面的UML图可以起到大作用,在你学习过一遍以后可能会遗忘,忘记了不要紧,只要看一眼UML图就能想起来了。同时也请大家多多指教。
策略模式(Strategy)
是一种行为型模式。
目录
一、概述
1.1、直观的理解:
1.2、适用场景:
1.3、主要的角色:
1.4、描述对象关系的UML图如下:
二、代码示例
2.1、对象之间的关系用UML图表示如下:
2.2、Java版的代码如下:
一、概述
1、定义算法家族,分别封装起来,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,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,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。
1.1、直观的理解:
以商场购物活动为例,商场经常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做各种不同的促销活动,那么不同的促销打折方式就可以当做一种不同的策略,其中原价、打折、满减都是具体的策略,如下:
除此之外:
1.2、适用场景:
- 许多相关的类仅仅是具体实现上有差异
- 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
- 算法中的一些数据不应该让客户知道
- 一个类使用条件语句定义了多种行为,可以把这些行为分别封装起来
(注:上述最后一点,书上说可以减少一些条件语句,我的理解是针对客户来说是可以减少的,而不是说真的完全不需要编写条件语句了,比如可以使用策略模式+简单工厂模式,将条件判断放到策略工厂里,客户只需要给策略工厂传递参数即可,由策略工厂判断该实例化哪个策略并且运行。)
1.3、主要的角色:
- 策略类:策略抽象类或接口 + 具体的策略类(多个)
- 上下文类:先给上下文类填装一个具体策略实例对象,然后就可以通过它来访问策略类
1.4、描述对象关系的UML图如下:
二、代码示例
假设每次要从3个不同的算法挑一个使用,问题简单就不再分析了,你可以把这当做一个模板,方便灵活使用:
2.1、对象之间的关系用UML图表示如下:
2.2、Java版的代码如下:
策略类的接口:
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{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(); }
具体策略类1:
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算法1实现!"); } }
具体策略类2:
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算法2实现!"); } }
具体策略类3:
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3 implements 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算法3实现!"); } }
上下文类:
public class Context { Strategy strategy; public Context(Strategy strategy) { this.strategy = strategy; } public void contextInterface() { strategy.algorithmInterface(); } }
主程序(发起请求的类):
public class Main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Context context; context = new Context(new ConcreteStrategy1()); context.contextInterface(); context = new Context(new ConcreteStrategy2()); context.contextInterface(); context = new Context(new ConcreteStrategy3()); context.contextInterface(); } }
这里暂时就不再例其它编程语言的例子了,可以把上面的Java例子复制到你本地,运行main函数试一下加深理解。这些代码都是我自己学习的时候根据一些教材手敲的,不存在bug可以直接运行。
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,就请点个赞给作者一点鼓励吧!如果有建议,也请评论指教和讨论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